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育人报国 匠心筑梦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0

——记深圳技术大学及校长阮双琛
  
□ 蔡巧玉  吕腾波

    
  
  这是呼唤梦想也践行梦想的伟大时代。深圳,这座改革之城,短短30多年里从一个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大都市,然而在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奇迹的同时,深圳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后第一次到地方调研,首站来到了广东深圳,向世界郑重宣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时代宣言,并强调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基于此背景,深圳技术大学应运而生。
  2016年,深圳“一锤定音”,决定筹建深圳技术大学;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深圳技术大学正式去筹。不到3年时间,深圳技术大学就完成了本科大学“从无到有”的创办,缔造了大学建设的新“深圳速度”。学校定位于以工科为主,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高素质应用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国际化、应用型技术大学,立足深圳,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策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圳技术大学在筹建之初,就承载着改革的使命、创新的责任。对此,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说道:“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技术人才为宗旨的新型大学,我们将始终把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理论知识,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尚专业、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生逢其时,鹏程万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正努力从“深圳速度”迈向“深圳质量”,实施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因此,深圳急需大量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鹏城展翅再高飞,要破解城教融合这道必答题,深圳技术大学生逢其时。
  阮双琛表示,在筹建深圳技术大学之前,深圳本土高校只有两所。然而,面对深圳这么多人口,这么多高新技术企业,还需要建设高校来培养适合深圳本土企业发展的人才。所以,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筹建一所高校。“正好当时德国提出了‘工业4.0’,深圳也出台了‘深圳行动计划’,规划了11个方面。那么就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我们跟德国的慕尼黑、纽伦堡、奥格斯堡、雷根斯堡、维尔斯堡5个城市的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借鉴他们办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来筹建深圳技术大学。”
  作为深圳目前仅有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圳技术大学是一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建设的公办高校。学校秉承“来自实践、面向应用、立足本地、放眼全球”的办学理念,取德国、瑞士等国应用技术教育之所长,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引领,打通产学研“壁垒”,汇聚“工匠之师”,锻造学生“工匠之能”,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匠精神的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工匠之才”。
  “深圳技术大学这个名字,已表明了我们坚持‘应用型’定位的办学初心。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用深圳速度打造德国质量,把‘技术’这块招牌越擦越亮。”阮双琛说道。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这次大会为深圳技术大学指明了奋斗方向,理清了发展思路。阮双琛介绍说,学校将“九个坚持”贯彻落实到位,认真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正式“去筹”后,深圳技术大学不忘初心、独具匠心、满怀信心,以梦为马再出发,继续挥洒更为精彩的应用技术教育“奋进之笔”。目前,学校设有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工程物理学院、商学院、质量和标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10个学院,开设了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课程、技能实践课程和国际课程等,实践课程学分超过60%,学生均需参与学校或企业实践项目,畅通双证(毕业证、从业证)人才培养渠道。
  近年来,深圳技术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包容的心态,博采众长,吸纳全球智慧,致力于打造一支既有突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技术开发及应用经验,有应用型技术大学特色的专业化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00余人,其中教授62人,副教授56人,各类高层次人才64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教师队伍的15%;专业教师每5年企业实践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学校还专门聘请了33位专业顾问参与学科建设,其中两院院士5名,德国、瑞士等国产业界、政界、学术界专家28名。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圳技术大学采取了“教授负责制”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后即进入实验室,跟随教授学习专业技术。学校将英语、德语作为必修课,符合条件的学生,均有机会出国交流交换学习。此外,学校每年设立相应的配套经费,支持教授带领学生开展自主创新研究。从学习之初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培养素质过硬的应用人才夯实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深圳技术大学借势国际化浪潮“扬帆踏浪”,推动学校发展从规模走向效益,奋进在追求特色和质量的路上。筹建3年多来,阮双琛带领全校师生着力推动深圳技术大学铺就“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彩虹桥”,积极引进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先进经验,共建二级学院、联合培养学生、共建实验室。
  
时代呼唤,以“新”促新
  能源、材料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新能源、新材料更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广泛渗透,几乎带动了所有领域发生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群体性革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行军,对振兴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走好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通过纲领性文件、指导性文件、规划发展目标与任务等构筑起新材料发展政策金字塔,予以全产业链、全方位的指导。深圳新材料产业领域“黑马”频出,大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覆盖众多领域,在全国新材料产业中,“领头羊”的角色日益显露,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加强。十九大以后,深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紧抓机遇、乘势而上,从而实现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但对深圳产业发展、城市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对实现城市交通、能源资源、环境协同高效发展同样至关重要。而深圳更是抢抓风口,不断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代表着对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作为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深圳技术大学顺势而为,专门设立了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以支持该学科的发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为深圳发展乃至全国发展提供创新力量。“新材料、新能源可以颠覆我们的生活”,作为深圳技术大学重点发展的一部分,学院坚持面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以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解决国家当今面临的材料、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为重要使命,以培养和强化工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引领能力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形式,建立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卓越人才全新培养模式,探索实施全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本科、专业硕士层次的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工程师。
  学院专业实践课贯穿于本科阶段的全部学习过程,包括在创新展示中心的体验认知活动、在企业的专业技能实践活动、跟随工程师做应用项目的“师傅带徒弟”实践活动、在教师辅导下的创新研究活动及全国(省市)专业竞赛活动,通过“认知—兴趣—学习—实践—提高”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目前,学院已经和业内龙头企业成立企业班,设置企业实践实习项目,学生毕业后可优先被企业录用。
  如今,学院已经设立的专业有光源与照明专业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未来5年内,学院还将陆续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分设光电材料与器件、宝石加工与鉴定、芯片制造、薄膜与表面工程、太阳能智能微网、太阳能薄膜电池、储能材料与器件、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柔性电子器件等多个方向。”
  2019年3月28日,深圳技术大学召开“2019年本科招生信息发布会”宣布今年深圳技术大学将首次独立面向全国招收800名学生,共6个专业11个方向,其中就包括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光源与照明专业。该专业设置了半导体光源、智慧照明、显示技术、光通信技术4个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半导体照明及相关光电子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支持和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在真正深入学习光源与照明专业之前,很多学生与家长对该专业表现出迷茫与误解。很多人认为“这一专业不就是造灯泡、修灯泡的专业吗”,对此,在深圳技术大学2019校园开放日,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教授柴广跃对光源与照明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讲解。柴广跃毕业于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从事半导体照明LED器件及封装技术、集成光电子器件技术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很高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
  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国际化、高水平的教授团队,深圳技术大学校长阮双琛和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院长韩培刚为学术带头人。学院的年轻教授也大多都有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除此之外,学院还有一大批高水平的客座教授加盟,助力学院的国际化建设。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韩雨来在深圳技术大学2019校园开放日活动上介绍说:“学院的实验室总面积已经近5000平方米,设备总价值超过5500万元。目前,学院还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在未来,学院不论是在教学环境上还是在教学水平都会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进步。”
  
开拓进取,匠心筑梦
  对任何人来说,筹建一所学校都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当重任加身,阮双琛却从来没有想过退缩。深圳技术大学筹建期间,阮双琛全身心投入,所思所想都是如何将学校建设成高水平的育人平台,如何培育出高水平的应用人才。
  深圳技术大学的建立是阮双琛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个平台上,他的“科研梦”得以扩展,他的“报国梦”实现传承。他寄希望于学校的每一位学子,希望他们走出校门都是能为国家贡献力量的高素质人才。如今,很多人得知阮双琛是因为深圳技术大学校长的身份,但是翻开履历就会发现,多年来他在科研上也有着很多令人赞叹的贡献。
  阮双琛从事超快光学理论和器件的设计与研制工作已有20多年,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在新型固体激光器件、超快激光器件、光子晶体光纤激光器、THz 波研究、激光材料、激光微纳加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已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9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授权8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省部级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次,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创新奖及自然科学奖各1次,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发明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中国电子学会科技发明三等奖1次。
  不久前,阮双琛团队在国际顶尖材料学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Intrinsic van der Waals Magnetic Materials from Bulk to the 2D Limit: New Frontiers of Spintronics,(Adv. Mater. 2019, 1900065)”的综述论文,对范德瓦尔斯本征二维磁性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及展望,这对促进研究人员积极开展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的相关交叉前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和那些拥有百年华诞的煌煌上庠相比,新生的深圳技术大学还来不及累积骄人的历史底蕴。但是,它青春、活力、拥有朝气,就如同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一样,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学习、发展、进步。阮双琛说道:“我们希望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培养学生的思路牢牢固化在全校师生当中,先加强文化的设计和制度的设计,保证应用技术大学不走样。5年后,我希望大家提到应用技术大学会想到深圳技术大学是不错的应用技术大学。再过5年以后,我希望深圳技术大学在国际上也是有影响力的,是一所国际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