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那靖:怀揣赤子心 盼报家乡情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1-02

□ 卫婷婷

  
  
  19年前,他从西南边疆走出,只身前往繁华的北京,踏上漫漫求学路。从学士、硕士到博士,从英国、西班牙到法国,他的学问不断增长,他的足迹不断延伸,但那片养育他成长的红土大地依旧是他心中不变的牵挂。
  “候鸟喜欢温暖的地方,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正如白族谚语所说的那样,这位白族少年学成之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于西部地区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用自己的所学为边疆地区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他就是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昆明理工大学复杂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长那靖。
  
离开 踏上求知路
  “80后”学者那靖,出生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农村,家境虽不富裕,但勤劳朴实的父母却让他早早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家里经济很紧张,父母都很辛苦,但他们总是说‘你们能读到哪里我们就供到哪里’。”那靖回忆说。正因如此,那靖和姐姐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学习的事,最终都考入大学。
  2000年时,那靖考入了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这里也成为他求知路的第一站。在象牙塔中的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而这份勤奋好学也为他赢得了保送直博的机会,令他迈入了研究的大门,成为任雪梅教授的第一个博士生。“任老师把我领进了科研领域,让我明白什么是科研,也是她不断地鼓励我勇于创新,并支持我去国外进行高水平交流访问。”那靖的回忆里充满了对任教授的感激之情。
  严谨是科研工作者们不可或缺的素养。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时,导师德国学者Guido Herrmann就给那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直到今天都是他治学的榜样。“在定稿一篇会议论文时,Herrmann教授会反复地推敲每一个用词,大概看了10多遍,直到晚上12点才最终确定,离开办公室回家。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那靖解释说。也是从那时起,他更加明白了科研中精益求精的意义。
  此后,凭借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那靖在科研路上不断前进。2011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个被选中的博士后,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组织国际大科学工程(俗称“人造太阳”)工作两年;2015年,他入选欧盟顶级人才计划“玛丽·居里学者”,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国内“985”高校、国外顶尖大学的求学经历不仅丰富了那靖的学识,也开阔了他的眼界,更让他意识到西部地区教育、科技相对落后的现实。一心想改变落后家乡面貌的他放弃了留在国外和发达地区的机会,选择了回到昆明理工大学任教。“留在北京或者去其他发达地区高校,做研究的环境和条件都会更好,但比起高薪和优越的条件,为家乡做贡献更有意义。”
  
归来 开启新征程
  2010年博士毕业,那靖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启了科研的新征程。万事开头难,经费、场地、实验平台的短缺不可避免。但“不怕缺少金银财宝,就怕缺少自信和勇气”,在学校、学院的支持下,那靖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事比较杂,下班后我就能全心投入科研,有时候回到家等孩子睡了我也会加会儿班,想起来对家人也蛮亏欠的。”那靖坦言道。从申请项目到申报经费,从打造平台到组建团队,每一个不眠的夜晚都饱含着那靖对科研的执着、对家乡的热爱。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多年来,那靖一直潜心于复杂系统建模及智能控制前沿基础理论研究,并针对实际需求开展自适应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无论是在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组织中研发针对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冷却的液氦低温系统,与英国合作开展海浪能转换系统控制研究,还是面向国内需求的汽车发动机喷油控制、低速巡飞器建模和控制。那靖不断在智能控制基础理论前沿探索,不断攀登学术高峰,攻破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为我国核聚变、汽车及巡飞器等相关领域突破部分关键技术做出了贡献。那靖还带领团队将最新的研发成果与西部地区和云南的工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部分科研成果的落地,比如:为中铁八局研发了跨铁路营业线超宽超高大吨位桥梁转体系统,为云南交投集团研发全天候隧道安全预警系统。
  迄今为止,那靖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在自动化领域权威期刊和会议发表近百篇论文。他于2013年破格晋升教授,并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8年年初,《自动化学报》公布了首届“钱学森论文奖”名单,那靖与英国合作者Guido Herrmann博士合作于2014年发表的论文被评选为唯一获奖论文。2018年,那靖和合作者一起获得了“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并被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这些荣誉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以及提供的良好科研条件,也是对那靖的科研成果的认可和对他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
  
育人 履行时代使命
  除了科学研究,教书育人更是高校教师的时代使命与职业追求。作为一名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那靖长期坚持在一线教学和培养学生,积极贯彻“立德树人、以德为先”的教育思想,为西部地区脱贫致富、产业创新发展等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他常年承担多门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每门课程的学生评教中都获得高分。对于教学,那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你准备了多少东西,花了多少工夫来准备,都会在教学成果中有所体现。你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学生没有办法不专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靖在教学中的尽心尽力也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先后获得昆明理工大学课堂教学比赛特等奖、首届多媒体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这是对他最好的鼓励和褒奖。
  对待研究生培养,那靖则一直坚持身教大于言传的理念,踏实和勤奋是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品质,教师要起到表率作用。“我每天在办公室工作时间都很长,老师的勤勉学生会看在眼里,没有理由不努力。”而在挑选研究生时,他则秉持平等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有教无类,只要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并且有理想、有耐心去做好研究,有这一点就是值得培养的学生。”
  为了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熟悉国际科技前沿发展,提升科研水平,那靖与英国伦敦大学、布里斯托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紧密合作,推荐并选送了多名博士生、硕士生赴这些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近5年来,他指导毕业留学生、博士生和硕士生10余名,并指导在读博士5名,硕士10名,指导的研究生多人获国家奖学金、云南省优秀学位论文等。他还积极将多个国际、国内知名学术会议引入云南,积极为提升昆明理工大学学术影响力、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而努力。
  那靖这种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也得到了认可。2019年,在恰逢五四运动100周年的历史时刻,那靖荣获了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联合授予中国优秀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他也是云南省本年度唯一获奖的个人代表。他还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云南省“青年五四奖章”、“云南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教师”。谈及这些奖励,那靖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尽心尽力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近20年来,从学生到老师,从讲师到教授,那靖的身份转变了,但那颗热爱家乡、钟情科研、乐于助人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未来,淡泊名利的他还将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用自己的所学继续为家乡的发展添砖加瓦。科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3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