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2
祁可晴
“追溯到河流的源头,找到影响人类的自然现象所存在的背后机理。”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娄和震又和同伴踏上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之路。
作为我国时隔35年后再次启动的全疆范围的科学考察,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解决新疆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水资源支撑保障问题。而娄和震团队的目标便是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以下简称“吐哈盆地”)河流和湖泊的水资源调查。作为遥感水文、生态水文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娄和震和团队成员们十年如一日前行在全国各地的水资源探索和保护中。穿过沙漠与草原,如今他们建立的遥感水文站也在新疆大地上开始应用。
新疆中小河流众多,但传统水文站十分稀少,很多无资料地区的中小型河流的水文数据十分匮乏,水文数据成为本地区水资源监测和高效利用的显著瓶颈。随着国家卫星技术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其与水资源领域的结合也愈加紧密。将相关技术与简易水文模型进行耦合,便可以规避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复杂性弊端,能够更加便捷、准确地获取河道流量及水资源储量。目前,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娄和震和团队成员们研发了遥感水文站技术,且已经在全国建设遥感水文站站点超过500个,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4项,应用相关技术发表成果论文30多篇,为全国的中小河流水资源监测作出了重要贡献。
吐哈盆地位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及西伯利亚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是第三次新疆科考的重点区域之一。那里戈壁众多,特别是天山深处,更是鲜有人至,因此在这一地区建立水文站的难度极大。在此之前,我国在吐哈盆地运行的水文站只有十余个。在这一背景下,娄和震团队利用卫星及无人机技术在这一地区成功建立了遥感水文站网,相关技术可以获取区域中小型河流30年以上的河道断面流量。在相关技术的支撑下,他们还联合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水文数据,进行河道污染物通量的计算,将其服务于长江大保护及黄河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截至2022年9月,娄和震团队已经在吐哈盆地建立了40个遥感水文站。未来他们的目标是在这一区域建立超过100个遥感水文站,并进行组网。通过这些站点,娄和震希望能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在西北干旱区建立一个覆盖2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型遥感流量监测实验场。通过国家的支持,未来他们还将进行中小型河流数据共享机制及相关平台的搭建,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数据共享,为全球的水资源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贡献科研力量。
同时,娄和震和团队成员们还成功开发了EcoHAT系统平台,实现了水文过程计算、土壤侵蚀计算、元素迁移转化计算、面源污染计算等遥感水文和生态水文关键过程的耦合和智慧计算,为水利、环境、农业、林业和国土等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了有效的科学分析和管理工具。
科学研究始于兴趣,臻于责任。在娄和震看来,不管是深入野外开展科研实践,还是扎根实验室进行科研探索,其最终的本质还是要服务国家、解决国家的需求。未来,娄和震团队还将行至祖国各地,通过遥感水文站等技术服务绿水青山。
(责编: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