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3-08-29
——记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授苏秀兰
黄雪霜 吴应清
披肩的长发、轻盈的姿态、爽朗的性格、乐观的态度……在身边人的眼中,不管岁月如何流逝,苏秀兰一直都保持着这样的形象——有着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不露声色的坚毅,这是专属于她的“独特的美”。恰恰这份特质与她多年的研究对象——生物活性肽所显露出的本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活性肽,年轻态。”类似这样的说法人们常有耳闻。活性肽虽做不到让人返老还童,但它具有免疫调节、抗高血压、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和人的身心健康、生命活力息息相关。相关研究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和研究热点。
从1991年起,苏秀兰立足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动物脏器资源开启了一项颇具创新意义的研究——“抗癌活性肽”研究。这是一项高水平的研究,也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尤其在经济与科技欠发达的地区开展如此挑战性的工作,对一位女性科技工作者来说更为艰难。
与国际上流行的从植物、海洋生物中提取生物活性肽的方式不同,苏秀兰选择从动物脏器中提取生物活性肽,还以大量的科学数据证明了动物脏器提取的生物活性肽对化疗药物具有减毒增敏作用的科学假设,受到国际医学界广泛关注。“内蒙古是畜牧业大区,动物脏器量丰富,但利用率低,攻克相关研究课题不仅能开启生物活性肽研究的另一扇大门,还能给内蒙古乃至国家带来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瞄准科学前沿,立足国需民需,苏秀兰不惧艰难踏上了创新征程。从0到1的创新并非易事,科研项目刚起步时她也曾面临资金短缺、人员稀少、技术落后等阻碍,但她从没想过放弃,“没有资金就用自己的工资,没有技术就多出去学习,多读文献,既然喜欢就要努力做出点成绩来”!凭着这一股子“狠劲儿”,风雨耕耘四十载,苏秀兰终于收获了满园硕果:相关工作连续6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的多项基金支持,先后获1997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度和201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收获鲜花和掌声的苏秀兰并没有忘记将所研惠及大众的初心,这些年她长期带领团队深入牧区调查、采样,探究蒙古族生活习惯与高血压发病机制的关系,同时开展为牧民的健康体检工作,为进一步明确少数民族的遗传背景与疾病的关系、守卫牧民健康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投身科研之外,苏秀兰同样致力于带领团队和培养下一代。作为学科带头人,她先后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活性肽工程实验室,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创新团队、肿瘤转化草原英才创新团队等;200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细胞生物学专业博士生副导师,2006年被聘为首都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独立培养了8名博士研究生,70名硕士研究生,目前仍在指导、培养研究生与青年科研人员。2015年,她倡导并组建了内蒙古细胞生物学会,将内蒙古500余名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学者聚集起来同舟共济。她还积极组织大家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及扶贫工作,将医学事业的阳光洒向更广阔的天地。倾心付出也换来了众人的肯定和赞誉: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津贴,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杰出人才、教学名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不惧岁月,不负芳华。如今,苏秀兰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始终心怀使命的她依然奋战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这份执着源自她对生活、对科学的热爱,更源自她对生命长度、宽度和深度的不懈追索。“只有不断进步和不断求索,才能让生命有意义和价值”,这是她多年探索收获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