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耕耘与突破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09

——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专家黄福喜的石油人生

   杨 戈  卫婷婷  

  

  采访进行到一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以下简称“勘探院”)高级专家黄福喜的手机响了——是妻子打来的电话,询问他能否正点下班,家里包了羊肉馅饺子,等他到家下锅。看看表,距离下班时间不过个把小时,但是黄福喜依然不能给出肯定的回复,像以往一样,说了一句“你们先吃,不要等我”便匆匆挂了电话。

  作为勘探院勘探规划计划部署和油气地质综合研究领域专家,黄福喜担负着集团公司的油气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年度部署研究工作及人才团队建设的重任,这让他反复提醒自己在工作中和思想上不能有片刻松懈。

  “生产的钻头不停,井上有任何变化或突发情况,时间可不等人,必须当机立断做出反应。”在黄福喜看来,石油事业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更要依靠人的意志和责任心。

  在过往20多年的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经历中,黄福喜遇到过不计其数的困难,遭遇过“山穷水尽”的绝境,也体验到“柳暗花明”的欣喜,但无论多大的起伏与波折,“为中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责任和使命始终让他沉心耕耘,一路突破,完美诠释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


西出阳关 深植一线


  黄福喜1975年出生在山水甲天下的广西桂林,在群山环绕中度过少年时代的他一心想去看看山外的世界。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黄福喜全部选择了外省的院校,结果被西南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第一批优先录取。

  研究地质,注定要吃苦受累,黄福喜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和大多数出生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大地质学家李四光和石油铁人王进喜是他的精神偶像,他渴望着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添一分光、加一度热。

  走进西南石油学院的校园,嘉陵江边的风吹上黄福喜意气风发的脸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也是我国能源领域最好的高校之一。“根据地质、地球物理信息,就能判断某个区域有没有油气,存量是多少,在哪个地点打井能把油取出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开学第一课,就让黄福喜深切感受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朴实的校风和严谨的学风,为年轻的黄福喜展开一幅全新的人生图景。他开始全面接触到关于石油的系统化基础知识,沉积学、构造学、油层物理学、岩矿识别与鉴定……在此后的4年求学时光里,黄福喜起早贪黑,拼命汲取着地质勘探的知识精华,跟着学院的老师和前辈们出野外,跑现场,习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功底,这让黄福喜在此后的工作中一生受益。

  “石油勘探是在对已知资料分析总结规律基础上用于再实践的一门科学,也是一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的事业。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我们必须有破冰前行、不断创新、挑战极限的信念和斗志。”导师的话声声句句敲在黄福喜的心坎上。

  4年后,作为西南石油学院十佳毕业生之一,黄福喜知难而上,选择到大西北的吐哈油田第一线去奉献自己的力量,拉开了他一生找油的序幕。

  西出阳关,充满了未知的因素,对于路途之上的颠簸、风沙和饥渴,黄福喜都没有放在心上。当时的他看到什么都感觉新鲜,对即将为新疆石油工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充满了热情和向往。吐哈盆地延绵在茫茫戈壁荒漠之上,是中国最干燥的地方,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00多倍。夏季最高气温超过50℃,地表最高温度可达89℃,是《西游记》中没有芭蕉扇,孙悟空都过不去的地方。黄福喜回忆,基地里栽种的一些树苗都要包裹一层内地运来的土,否则在这片盐碱地里根本活不下来。

  但这些困难吓不退黄福喜。在他看来,一个南方人初来乍到大西北,水土不服是正常的,也是可以适应的。天气太干燥,流鼻血,掉头发,时间长了,身体机能也就习惯了。饮食上的难题也不算什么,原来以清清淡淡的米粉为主的黄福喜,到了新疆很快也适应了以吃面食为主,连这边吃什么都爱放醋的偏好也“沾染”上了。油田空旷、嘈杂,说话要靠吼,黄福喜很快就从斯斯文文、轻声细语变成了干脆利落,粗喉大嗓。“你知道吗,到了吐哈油田半年后,我给我姐姐打电话,她竟然听不出是我的声音了,还认为遇到了骗子。”黄福喜说到这不禁哈哈大笑。

  和这些吃的苦相比,能不能打出油的压力才是黄福喜作为勘探工作者不可承受之重。石油深埋地下,有油没油,勘探人员主要还是靠地球物理资料和有限的岩芯样品数据来判断。打一口井,少则上千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入。如果找得不准,钻头下去没见到油,那损失就太大了。所以,准确地预测判断油气层对油气勘探工作至关重要。

  勘探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量特别巨大,数据的来源也是多种多样,这些数据在不同的尺度上表征着地下的情况,但又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多解性,所以即便是行业专家也很难在处理如此繁杂、复杂数据的时候,完整、准确地解读所有信息。

  为了搜寻吐哈探区有利的钻探目标,尽快发现大油田,初生牛犊的黄福喜和同事们一起,不畏严寒、不怕酷暑,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分析、研究,白天在岩芯库观测、在试验室分析、在工作站解释,晚上交流部署、汇总研讨、制订方案。

  刚进工作单位时,计算机作图软件尚未普及,绘图都是手工作业。黄福喜需要用不同颜色的染料均匀涂出代表不同的地层或油气水层的色区,数据一但有误,或者仅仅是染料涂重了,不管哪个环节出错就得重来。

  通过这些工作的磨砺也让黄福喜练就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超出常人的好记性,每一项数据、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能牢记在心,他对油井数据特别敏感,每一个层位、每一种岩性都会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一幅立体图画。所以在制订措施时,他总能快速地反应并提出独到的建议。

  “虽然很辛苦,但深入油田一线的经历,让我有条件和兴趣更好地去思考‘什么是油田最需要的’‘油气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真正去接近做到‘运筹帷幄’。”在吐哈油田的8年时间,黄福喜从一名石油行业懵懂的新人,成长为油田不可或缺的技术骨干。他感叹,虽然工作辛苦,生活单调,但同时也造就了一种专注的氛围。也正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妻子,并完成了人生大事。吐哈油田在他的人生旅程中别具一番重要的意义。


千锤百炼 厚植术业


  “勘探无止境,找油无禁区”,石油勘探的探索永远在路上,黄福喜也在不断探索油气新领域,并致力实现新突破。我国广阔的疆土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就是因为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勘探成了一大难题。山地、沙漠、戈壁、黄土塬、滩海、草原、湖泊、城镇等,地上地下的复杂条件对勘探和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石油地质是一门多学科的科学,要多角度、多思维、多方面去系统综合分析论证。油气勘探是一种在科学基础上的风险活动,因为地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到现今科学技术水平和勘探技术手段的限制,要真正认识一个盆地内的油气分布规律,必须从盆地整体,甚至跳出盆地从大区构造出发,研究盆地所处的地质背景,然后再去研究盆地内部各个方面,从而获得比较可信的规律性认识。

  黄福喜负责井位部署,直接面对生产任务,容不得半点疏忽。“数据有偏差,瞄的点错了,井位差了50米、100米,构造就变了,油气藏有可能就不存在了。”这个过程要求执行者必须具备专业的功底和极高的科研素养。

  面对困难和挑战,要采取有效对策突破资料盲区、认识盲区和技术盲区。黄福喜明白,理论技术进步是打破瓶颈的关键,油气的发展要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

  “勘探对象越复杂,难度越大,才蕴藏着更大的机遇。”黄福喜经常用这句话坚定自己的找油信心。随着老区勘探的不断深入,难度越来越大,如果按照以往认识,就不会有大发现和突破。他笃定,在老区发现新油气资源靠的不仅是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更需要思想上的突破。而在工作中,黄福喜越发感觉到自己在学校本科学习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他明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如果不主动学习,不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油田是一个大熔炉,奋斗者只有经过千锤百炼,脱胎换骨,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在离开校园8年后,黄福喜决定重新拾起课本,报考研究生,为自己的未来充电。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吐哈油田领导和同事们,以及爱人的坚定支持。黄福喜白天工作,晚上复习,成功考取了成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在成都理工大学深造的几年时间里,黄福喜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勤恳认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沉积地质学领域大家陈洪德教授的青睐。在陈教授的教导和潜移默化熏陶下,黄福喜打开了一扇新窗,知识和见识都增加了许多,学业上也取得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出色的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使得黄福喜成为成都理工大学有“硕博连读”政策以来,第一个实现硕博连读并获评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毕业生的学生。

  在成都理工大学这5年,对于黄福喜的专业能力提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是对他在过往油田工作中诸多认知不足的关键补充。在读博期间,他还充分认识到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边学习边实践,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几个前瞻性的重大专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是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主要分析中国海相沉积特征,为深入海相油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是中上扬子构造地层形成演化差异性与成藏主控条件研究,主要研究海相油气成藏要素、分布规律与主控条件;最后是对中国晚古生代-三叠纪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为我国海相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

  为国家“找油找气”是贯穿黄福喜一生的志向。博士毕业之后,他来到北京,进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做勘探规划部署研究工作。海阔凭鱼跃,这是一个全新的大舞台。“勘探规划部署是一项方向性和引领性很强的工作。”黄福喜明白自己肩扛的重任,他需要和同事们一起深入分析勘探行业的发展形势,通过各种历史数据和效益指标的对比或分析,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做好顶层设计。同时,要体现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执行力,紧跟各家油田,出现问题,及时分析,拿出方案,精准部署,为高质量的勘探发展提供支持。

  “上要领会领导决策的意图,下要能跟油田接地气,做到贯彻落实到位。我们的方案可不是拍拍脑袋就形成的,这需要正确地推理、反复地论证,同时必须经得起勘探实践检验。”为了助力集团公司油气高效勘探,黄福喜主张站到更高的层面,跳出集团看集团,始终密切关注国家能源形势,面向油气资源国家发展战略,紧密围绕中长期战略规划,在公司重大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参谋部”。


结伴而行 心植能源


  “风险”二字,体现了人类对深层地下状况的不可知性,而将地下的不可知变成可知、可控直至可利用,井要一口一口地打,工作要一项一项落到实处,每一份责任要担好,每一个细节要做好。黄福喜说,这正是勘探规划工作者存在的价值与职业使命。

  身为一名从事油气勘探规划的科技工作者,必须能用水滴石穿的韧劲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我国油气事业突破一道道“封锁线”,破解这一个又一个“地下密码”。黄福喜常说,大油田要装在地质家的脑海里。“你心中必须要有藏,你心中都没藏,你怎么去找?”一旦脑海里有了方向,就算面对质疑,也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行动。

  在黄福喜看来,想取得科研成果的突破,毫无疑问,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团队文化的建立是重中之重。目前勘探院的勘探部署团队负责集团16家油气田的勘探决策支持工作。每一次公司范围内的部署设计、方案审查、专项推进等决策支持工作都需要团队精诚合作、群策群力,包括工作思路、规范标准、时间节点诸方面都需要同频共振,需要极强的协同领悟力、整体执行力,才能高效高质量完成每一次决策支撑任务。

  “成果的完成肯定是团队的贡献,在整个攻关过程中,大家能够形成一股集体的力量,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每一次面对媒体的采访和询问,黄福喜都习惯把自己“藏”在团队的背后。但是谁都清楚,在日常项目中所付出的精力和汗水,所承担的风险与压力,身为带头人,黄福喜都是最大最多的。盆地座谈会、勘探年会、半年成效分析、专项规划……每一次领命出征、每一回带队集中、每一段攻坚复盘,都倾注着他的全部心血。

  “我们团队里的年轻人学历高,博士居多,很多都是留学回来的,很有能力和抱负。虽然我今年都快50岁了,和他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身上还有着那种朝气。”黄福喜笑着说。多年来,他一直把勘探人才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为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扎实系统的培训。为了帮助年轻人在业务能力上快速提高,黄福喜一有机会就带领他们分析新形势新问题,注重思路破防、技术提效,手把手教他们怎样从现场第一手宝贵资料中识别关键信息、如何进行问题剖析、高参建议。他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给年轻人压担子、扶梯子、搭台子,帮助年轻人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历练出一支有活力、有担当、有水平、有能量的勘探部署参谋团队。

  “如果当年没有几位老师的严格教诲和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也就没有我后来的发展。”念及师恩,黄福喜非常动情。“我的几位老师,一生治学兢兢业业,他们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开阔敏锐的思维方式、高瞻远瞩的判断力,都深深地令我折服。”恩师们的德行如同一面镜子,照亮黄福喜前进的道路,让他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继而决心要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承前启后,传承下去。他觉得这种传承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科研报国的情怀和矢志油气的信念!

  “挺进更多油气宝藏的禁区,需要我们地质工作者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辛苦。但作为一支生力军,我们团队中的年轻人也在快速地成长。”黄福喜对年轻人寄予了深切的期望,每一个细节,他都精益求精,为年轻人树立起榜样的标杆,将自己的经验和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令黄福喜感到欣慰的是,团队里一批年轻人就在这样的关怀和鞭策过程中成长起来,成为一支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被公司决策管理层誉为“值得信赖”的优秀团队。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油气勘探规划是一幅蓝图,是一种希望,关乎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千秋万代,子孙福泽。“和石油天然气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诚然辛苦,但我觉得还没有疲倦,反而愈发感觉到它的乐趣无穷。”黄福喜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集团要建成世界一流企业,勘探院要成为世界一流研究院,而我们要建成一流的油气勘探部署高水平团队。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充满干劲、奋力奔跑,会让油气梦、强国梦的光芒,照亮大地深处越来越多的油气藏。”


专家简介

  

  黄福喜,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部署企业高级专家。长期从事油田现场勘探生产研究和集团勘探规划部署研究。目前负责和参加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集团重大科技专项和油气勘探生产类项目和课题研究36个,完成决策参考及重要工作建议1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局级7项,发表论著7部、论文30余篇,获科技领军建功人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优秀作者、优秀老师等20余次荣誉称号。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9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