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顺势而为创造无限可能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27

——记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电微网技术团队
本刊记者  李明丽

    

   “微电网让新农村建设变得更智能”“微电网或将摧动智慧城市建设”??近年来,有关于“微电网”技术发展的新闻层出不穷。迫于环境保护和能源枯竭的双重压力,微电网以其在用户端具有高效、可靠、因地制宜利用清洁能源等特点而接踵智能电网,开始走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一场电力革命悄然拉开。
   融入在这场变革之中,在五羊之城,一群有志青年正为中国国情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之梦”,创造着无限的可能,他们就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与微电网技术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们。在实验室主任舒杰研究员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践行‘技术创新、力求完美’成为这群年轻人共同的追求与习惯。

因为拼搏,所以无畏

   那么,什么是微电网技术?微电网技术究竟有何魅力,吸引这群有志青年奋不顾身地投入到这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变革中?
   微电网(Micro-Grid)也译为微网,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其“奇妙之处”主要体现在它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控制、保护和管理的自治系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可大可小,收放自如”,正是这一特性,让它既可以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又能深入广大农村解民之苦。
   早在上世纪末,美国就提出“Micro-Grid”一词,之后以美国、欧盟、日本及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在微电网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并在小规模微电网示范项目中得到验证,而国内的微电网研究还处于概念和理论研究的初期。
   2006年,立足国家能源发展需要,舒杰研究员意识到微电网技术是推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也是中国未来能源格局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顾不上去想前路是否艰险泥泞,他毅然决定组建一支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技术研究团队,自此开启了实验室涉足微电网技术研究的步伐,并成为国内较早开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微电网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
   创业之初,筚路蓝缕。作为实验室的掌门人,同时也是一名长期坚守在科研一线和业务工作上的知名太阳能发电系统技术专家,舒杰研究员凭借自己多年在工业系统控制、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热发电系统理论与技术等领域探索的经验,和对微电网这一前沿科学技术敏锐的洞察力,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梦想努力前行。
   为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思想先进的一流创新团队。在科研管理上,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适应自身发展的管理办法,规范了从项目申报、实施到成果利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作业流程。此外,实验室还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协作机能,让团队成员适应项目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就像一部优美的交响乐,各部门成员各司其职,统一协作,奏出动听的音律;
   在科研条件建设上,通过自行搭建或购置,实验室拥有了各类仪器设备和实验平台,如:RT-LAB微网及电力电子仿真系统、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太阳能光伏仿真模拟器、自建150KW风光储微网实验平台等,有了这些实验平台,实验室在微电网技术研究上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在专业技术水平上,实验室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人才结构,用开放的态度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创新,不断进取,提升自身综合实力,使团队始终保持活力和战斗力??
因为无畏,所以拼搏;因为有梦,所以勇敢。对舒杰及其带领的团队成员来说,微电网就像一张梦之网,这张网长得越大,分布得越广,他们的梦想就能飞得更远。而梦的支点,恰恰就在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和沉淀中,厚积薄发。

因为有心,所以辉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努力过后,成果和辉煌如约而至。
   成立不到5年时间,瞄准国家急需的科研项目,舒杰研究员就带领实验室先后申请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的支持,为实验室的腾飞插上翅膀。近5年来,团队又联合企业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一批与“微网”相关的重要科研项目,涉及总经费达6000多万元。
   实验室下设两个课题组:电力电子装置研发课题组;微电网控制技术研究课题组。结合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发展方向,实验室始终面向应用,将“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关键电力电子与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确立为开发重点方向,在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开发,分布式发电微电网系统控制,规模储能控制技术、可再生能源建筑集成等的应用研发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舒杰研究员始终坚持工程科学“在实践和应用中提升自我”,才能推动技术进步与商业化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在先进能源技术利用领域,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技术未来5~10年发展规划,这给从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应用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为有了方向,可再生能源与微电网技术团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里,乘着“清风”勇敢地御风而行,抓住机遇先后承担并参加了一系列重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省部产学研重点项目、广东省粤港招标项目、国家海洋重大专项项目等十余个项目,并开展了智能微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开发(申请软件版权1项)、百千瓦级微网双向变流器研制等工作,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12件,合作完成了国内首个海岛MW级独立微网示范工程(珠海)??
飞速发展的同时,团队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实验室研究人员积极参与了国家电网起草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技术要求”和“微电网接入系统设计技术规范”标准审定工作,并于2012年10月与企业共同起草了国内首个地方标准——广东省微电网技术标准《多能互补微电网技术要求》,为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建立了“法则”。
   虽然研究走在了国内前列,但舒杰及其团队成员们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些成果只是微电网技术研究长征路上的一小步,相关科研工作任重道远。”在他们心中,还有更高的梦想和追求:紧贴国际发展前沿,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不断开拓新的创新思维,为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推广普及做出新的贡献。

因为热忱,所以凝聚


   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花园,这是一支秩序井然分工明确的队伍。团队虽人数不多,规模不大: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0名,在读研究生3人,基本由年青人组成,其中,博士4人、硕士5人,高级职称3人,客座教授3人,但却如一片汇聚五湖四海各方志士的瀚海,海纳百川。
   近年来,实验室审时度势,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单位寻求合作,成立了多个合作研发中心。
   技术合作交流构筑起创新创业的基石,让实验室的成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打开大门向外走”,避免团队闭门造车,激活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源泉和工作激情。团队具有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如: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香港理工大学资讯科技系、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伯明翰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与华南电源产业园组建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研发中心”;与高校、政府合作,共建“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分中心”等。
   实验室还积极鼓励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学术交流的平台上展示了实验室在微电网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就,同时也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团队交流学习,以更高的视角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动态。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去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推动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奉献己力。”正是同一信念,同一梦想,让这群杰出的年轻人选择的坚守。因为热忱,所以凝聚。有梦想就没有不可能。

分享到:
杂志
本期封面

2024年10月

上一期 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