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科学中国人官方网站!!
新浪微博|网站地图|联系我们
科教报国 术业致用

    发布时间:2025-04-27

——记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明鑫

李 莉  郑皓馨

  

  祁连山脉以东、黄土高原西端,作为西部地区屈指可数的“985”高校之一,兰州大学(以下简称“兰大”)宛如一棵苍劲的胡杨,傲然挺立于中国教育的漫漫征途之中,其化学学科凭借卓越实力,成功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全球前1‰的行列。自1946年建院以来,兰大化学化工学院(原兰大化学系)已经培养出9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一门九院士”的瞩目成就至今仍是我国教育史上不二的璀璨华章。

  在这座中国化工人才的摇篮中,准90后教授刘明鑫便是其中优秀的一员,他在绿色合成化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其中光催化技术更是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可能改变世界的研究”。

  坚韧、谦和、有趣,身为年轻博士生导师的他有着多面性——他秉持着前辈老师们的精神,在科教报国的道路上探索,在前沿交叉学科领域内深耕细作,为推动我国绿色化学和精准合成科研探索进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9年,凭借在光驱动甲醇转化(MTO)方面的科研成果,刘明鑫与其他3名获奖者一起获得国际理论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国际绿色化学进步奖。他坦言,希望这个奖项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推进这项技术,让它真正改变世界。

  行程万里,初心不变。回国后,刘明鑫对科研依然保持热爱与憧憬,也更关注国家重大需求和民生需要,为此,他将视角聚焦在使用天然绿色原料代替人工合成试剂实现高效的化学转化,避免了使用和制备高危且污染的化学试剂过程中产生大量三废,大大减轻了传统化学工业的排放问题,为化学工业节能减排和“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刘明鑫说:“希望光催化能引领下一代MTO技术,借由绿色能源和天然原料实现高值有机化合物的高效构筑,这对国家的双碳目标非常重要。”

  刘明鑫表示,对于光反应放大等重大科学问题,团队已经取得了较好进展。“我们地处西部,尽管拥有丰富的光能、天然产物等自然资源,但在技术、人才和经费等方面都存在不足,急需支持以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刘明鑫表示,想要让这项技术真正改变世界,就必须实现产业化,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展开协作。

  如今,刘明鑫将自己定位为“技术服务的角色”。他认为,需求导向是未来科学研究的必然方向和终极目标,也是一种更加公平的科研激励机制。高校科研工作者应在历史的洪流中应大势所趋。

  “我所理解的兰大精神,不仅是‘扎根西部,勇于拼搏’的精神,也是‘扶上马,送一程’的优良传统。”刘明鑫告诉记者,在兰大,他感受到了一种传承的力量。

  如今,刘明鑫主讲的萃英学院及强基计划本科生全英文课程Organometallic Chemistry(有机金属化学)将国际一流高校的教学课堂带进祖国西部,入选了兰州大学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教书育人,潜心科研。”在刘明鑫看来,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他格外注重营造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他会鼓励团队成员开发各自的科研思想。或许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多,在学生眼中,他更像一位“学长”,温文尔雅,让人少有压迫感。他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勇敢表达独特的见解。“切记做科研要自信,不能妄自菲薄;要外向,便于团队的沟通合作;要具备动手能力,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尽快开展工作;还要有接纳新事物的能力,不断拓宽思路和视野。”

  过往的成绩终是奠定未来的基石,这5年来扎根西部,他说这是自己人生无悔的选择,他也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诠释着科研的真谛。
分享到:
资讯